19、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具备本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不得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20、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 21、生产经营单位编制的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之间应当相互衔接。(√) 22、应急预案演练结束后,应急预案演练组织单位应当对应急预案演练效果进行评估并对应急预案提出修订意见。(√) 23、事故信息,是指已经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和较大涉险事故的信息。(√) 24、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或者较大涉险事故,其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信息报告后应当于0.5小时内报告事故发生地县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25、事故具体情况暂时不清楚的,负责事故报告的单位可以先报事故概况,随后补报事故全面情况。(√) 26、企业的安全生产现状划分为A、B、C、D四个级别。(√) 27、《级别评定标准》采用千分制。(√) 28、存在“三合一”厂房的评为D级。(√) 29、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十个方面”的要求基本落实到位,经现场评估分值在700分以上900分以下的为B级。(×) 30、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十个方面”的要求落实不到位,经现场评估分值在700分以下,但不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为C级。(×) 31、企业经现场评估,发现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评为D级。(√)32、根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初次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32学时,每年接受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2学时。(√) 33、爆炸危险环境的防雷装置每年检测一次。(×) 34、特种作业人员应按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作业。(√) 35、与员工订立的劳动合同不须有明确的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等条款。(×) 36、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从业人员,应按规定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 37、从业人员熟知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以及事故应急措施。(√) 38、高危行业、企业要针对生产事故易发环节,每两年至少组织开展一次预案演练。(×) 39、安全文明施工总体策划措施是施工阶段安全工作的主要内容(×) 40、针对重大危险源。如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坍塌、触电、中毒及其他群死群伤的,建立和制定应急救援预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