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率半导体的制造流程 功率器件制造流程包括硅晶圆-外延-芯片制造-封装:(1)衬底:通过区熔(CZ)法和直拉(FZ)法得到单晶硅,并通过切割抛光后获得器件衬底(晶圆);(2)根据器件结构进行外延、薄膜沉积、光刻、刻蚀和离子注入-扩散等多道工艺获得裸芯片晶圆;(3)裸露的芯片需要封装进一个外壳里并填充绝缘材料,再把芯片电极引到外部制成完整的功率器件产品,外壳中有一颗芯片的为单管产品,有多颗芯片电气互连并包含散热通道、连接接口和绝缘保护等单元的为模块产品,其封装方式根据应用工况不同而有所区别;最后,再将封装好的单管或模块等器件产品应用到逆变器等电源系统中。 功率分立器件的分类 按照器件结构,分为二极管、功率晶体管、晶闸管等,其中功率晶体管分为双极性结型晶体管(BJT)、结型场效应晶体管(JFET)、金属氧化物场效应晶体管(MOSFET)和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等。 二极管: 二极管是由PN 结或肖特基结(金属-半导体)构成的元件,具备单向特性即电流流动(正向)或不流动(反向)取决于施加电压的方向,以实现交流电整流的功能。根据其应用电压范围及结构可分为整流二极管、快恢复二极管、TVS 二极管及肖特基二极管等。 晶闸管: 由PNPN 四层半导体组成;当晶闸管接入正向电压并产生足够大的电流时,晶闸管就可导通,由于一旦导通后门极失效,因而为半控型器件。由于其没有导通和关断之间的放大区,因此通态内阻最小,发热最少,承受过电流能力极强且耐高压,可直接用于控制交流电。 晶体管: 由三个端子组成的器件,可通过控制三端的电流或电压实现器件的导通或关断,包括双极型(BJT)、场效应型如MOSFET 及绝缘栅型如IGBT 等器件: (1)BJT(Bipolar Transistor)即双极晶体管,具有电流放大的功能,可以将小信号转换成大信号。当小电流(IB)从基极流向发射极时,IB×hFE(直流电流增益)的电流从集电极流向发射极。BJTs 有两种类型:NPN 型和PNP 型,NPN 型包括低耐受电压到高耐受电压产品;PNP 型主要为耐受电压为400V 或以下的产品。 (2)MOSFET(Metal-Oxide-Semiconduct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即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通过控制漏极和源极、栅极与源极之间的电压,可使得电子在器件中形成“沟道”,实现器件的导通;通过调节电压的大小可以控制导通电流大小,最终实现“开”与“关”的切换。由于其为单极型器件,开关性能佳,适用于低电流密度和大约100kHz 的开关电源。 (3)IGBT(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即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作为MOSFET 和BJT 组成的复合功率半导体器件,其工作原理与MOSFET 类似。既具备了MOSFET 输入阻抗高、控制功率小、驱动电路简单、开关速度快的优势,也具备了BJT 通态电流大、通电压低、损耗小等优点,解决了MOSFET 高压情况下电流不能太大的问题,适用于高电流密度和20kHz 以下的交流驱动条件下工作。 3 功率半导体分立器件的应用 消费电子:用于各种电子装置的电源及充电系统、功率半导体照明电源、家用电器变频器等。 工业电机:工业中需大量应用交直流电机,为其供电的可控整流电源或直流斩波电源、电机的变频驱动系统的核心器件。 汽车电子及充电系统:传统汽车的电源、照明等系统;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桩(器)、变流器、逆变器等应用。 轨道交通:直流机车中的整流装置,交流机车中的变频装置,高铁、动车、磁悬浮列车等轨道交通的直流斩波器,新能源汽车的电力变换系统、驱动控制系统与电池充电系统,以及各种车辆、飞机、船舶中的电源系统。 智能电网:智能电网电力传输中的直流输电、柔性交流输电、无功补偿技术、谐波抑制技术以及防止电网瞬时停电、瞬时电压跌落、闪变等提高供电质量的技术。 新能源发电:光伏逆变、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地热能发电、生物能和燃料电池发电系统中的逆变器、变流器等装置中。 航空航天:第三代半导体器件超强的抗辐照能力,在航空航天方面有着绝对的应用优势。 武器装备:电磁打火装置,远程导弹、雷达、电磁弹射系统的电源系统中。 以电为能量来源的下游应用均需用到功率器件。 一方面,新能源应用增加,电网、光伏、风电、储能、新能源汽车均需用到功率器件且集中于中高功率段,器件以IGBT、SiC 器件及大功率晶闸管为主,对器件可靠性与热管理要求较高。 另一方面,工业自动化(电机、UPS)、数据中心等场景对用电效率提升的要求催生了中功率段功率器件如IGBT、中高压MOSFET 的应用,对器件集成度、可靠性及热管理均提出了要求。此外,在消费电子、电源等低功率应用中,硅基和GaN 基功率器件均有应用,该类应用对器件的紧凑性和集成度提出了较高要求。 半导体分立器件其厂商 编辑:黄飞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