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流对人体的影响及触电种类 1 电流对人体的影响 实践证明,并不是所有的触电都会导致人的死亡,就大多数触电案例来看,触电后自己能主动摆脱电源者居多数。触电后能否自己脱离电源,由触电时通过人体的电流大小决定。通过人体的电流越大,人体的生理反应就越明显,人的感觉就越强烈,破坏心脏正常工作所需的时间就越短,致命的危险也就越大。 1.1 感知电流 感知电流是引起人的感觉的最小电流。试验资料表明,对于不同的人,感知电流也不相同。成年男性平均感知电流约为1.1mA,成年女性约为0.7mA。 1.2 摆脱电流 摆脱电流是人触电后能自主摆脱电源的最大电流。对于不同的人,摆脱电流也不相同,成年男性平均摆脱电流约为16mA,成年女性约为10.5mA。成年男性最小摆脱电流约为9mA,成年女性约为6mA。 表1列出了在摆脱电流范围内,触电后人的生理反应情况。 此外,试验证明,直流电流、高频电流、冲击电流对人体都有伤害作用,其伤害程度较工频电流要轻。直流最小感知电流男性约为5.2mA,女性约为3.5mA;平均直流摆脱电流男性约为76mA,女性约为51mA。 1.3 致命电流 致命电流是指在较短时间内危及生命的最小电流。当有一较大的触电电流通过人体时,通过时间超过某一界限值,人的心脏正常活动将被破坏,心脏跳动节拍被打乱,不能进行强力收缩,从而失去循环供血的机能,这种现象就叫做心室颤动。 开始发生心室颤动的电流称为心室颤动电流,也叫致命电流。有关它的大小,许多研究者得到的结论大体相似,通常认为: (1)人的体重越重,发生心室颤动的电流值就越大;(2)一般来说,电流作用于人体的时间越长,发生心室颤动的电流就越小;(3)当通电时间超过心脏搏动周期(人体的心脏搏动周期为0.75s,是心脏完成收缩、舒张全过程一次所需要的时间)时,心室颤动的电流值急剧下降,也就是说,触电时间超过心脏搏动周期时,危险性急剧增加。 可能引起心室颤动的直流电流:通电时间为0.03s时约为1300mA,3s时约为500mA。当电流频率不同时,对人体的伤害程度也不同,频率为25-300Hz的交流电流,对人体的伤害最严重,频率为1000Hz以上时,对人体的伤害程度明显减轻。 1.4 触电时间 表2是毕格麦亚根据心脏搏动周期所得试验结果,它证实了触电时间超过心脏搏动周期时危险性增加的结论。 国际电工委员会1980年根据科研成果提供的电流通过人体影响曲线图如图1所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