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在帧中继中,值是DLCI,位置位于IP包的第二层地址。 (3)在最普通的情形中,标记的值未作规定,其位置位于IP包的第三层地址与第二层地址之间。如图1所示。
与传统的网络相似,MPLS系统也包含以下4个部分: (1)一个信息交换机制用来提供网络资源信息。传统IP网络利用IGP协议,让每个路由器广播自己的连接信息,来达到互相之间拓朴信息交换的目的。MPLS扩展了IGP协议,让其还携带诸如最大连接带宽、最大可保留带宽、目前带宽保留率等信息。 (2)一个路径选择过程利用上述信息挑选一个满足用户数据流需求,同时符合流量工程需求的路径。这个过程能用一个基于限制的路由计算算法实现。 (3)一个信令过程用来建立路径和保留该路径的资源。 (4)一个包转发机制用来转发数据包。 上述4个过程中,第1个过程实现较简单。第2个过程与流量工程算法有关,依赖于不同的评价指标及算法。第3,第4过程是MPLS转发机制的主要实现部分。目前,用来做MPLS信令协议的主要有2个,即:资源保留协议流量工程(RSVPTE)[1],基于限制的标记分配协议(CRLDP)。两种协议的实现过程大体相同,细节上则有很多区别[2],这里不赘述。 3 标记的思想
3.1映射 传统的IP转发机制需要对IP头标进行分析,以确定目的地的网络地址。然后根据路由表找到对应的下一驿站网络地址,然后据此转发。标记转发只需根据转发状态表就可以找到去往下一站的端口,无需分析。标记转发相比传统的IP转发要简单,然而却可实现更多的功能如QoS,流量工程等,这是什么原因呢?总结前面的介绍可看出,标记转发的思想其实是将包转发过程中所需的复杂的信息(QoS,路由等)映射到一个简单的可自由分配的标记中,即:(Layer2ID;Layer3ID;QoS)Lable MPLS利用该标记的简单性,实现转发的快捷性;利用标记对QoS的映射,实现QoS能力;利用标记对第三层地址的映射,使标记能象IP地址那样,具有兼容各种不同物理网的能力。此外,标记本身也可直接包含网络的第二层地址,如ATM VCP/VPI(这种情况下标记的转发速度可达到第二层的转发速度);标记也可直接具有物理意义等。总之,标记通过映射实现了简单性与复杂性的结合。 3.2工作的转移 与基于路由表的传统IP转发机制相比,用标记转发仅需分析IP头标一次,因而包转发速度可得到提高。然而与传统的IP机制比,建立和维护路径的开支却大了许多。可以这样认为:MPLS其实是把一部分正常转发过程中所需要做的重复的工作,转移到了路径的建立过程中。 这样做,对于需要一次传输大量数据的转发而言,是可以大大地提高效率的。但对于那些一次只需传输很少数据的传输而言,则是得不偿失的。这种工作的转移其实也是造成MPLS可扩展性问题的根本原因。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