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工程涉及的建筑结构类型相对复杂。除各种建筑物多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外,还有各类动力设备基础、薄壳结构(如双曲线冷却水塔)、高耸建筑(烟囱)和预制混凝土排架结构(配电装置)、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水池、循环水管以及其他的水工建筑。混凝土结构裂缝是较普遍的质量缺陷。
1 混凝土结构常见裂缝现象
据近年的观察,电力工程中的混凝土结构裂缝时有发生,裂缝的部位常出现在:
a)薄壁混凝土结构
电厂的主厂房,110 kV,220 k V,500 kV变电站主控楼的楼板角部裂缝现象均较普遍。在对某地区110 kV室内变电站的检查中,发现同一时期的5座变电站中有3座存在较广泛的楼板裂缝。除角部裂缝外,部分板跨垂直与长边的中部或1/3跨距处出现贯穿性裂缝。省内同一典型设计的高电压等级的几个变电站主控楼二层楼板也在相同转角处发生贯穿性裂缝。
b)矩形蓄水池侧壁
在某大型电厂(以下称A电厂)的大型蓄水池施工中,各侧壁均曾出现贯穿性的竖向裂缝,蓄水后出现渗漏。
c)大直径的现浇混凝土管、沟
A电厂的现浇混凝土循环水管(截面为内圆外方)在施工拆模后即陆续发现上半部分环向裂缝,部分裂缝已贯穿。
d)缝隙煤槽
某电厂缝隙煤槽混凝土长墙在拆模后15 d左右即发现部分板块出现竖向裂缝,其中部分为贯穿性。
e)截面较小的构件
如某变电站外挑长廊的中跨檐口梁中底部也有裂缝,未贯穿。
f)体积较大的基础
如某变电站基础拆模后发现一侧局部出现水平裂缝,同时周围混凝土表面有较多的麻面,其中薄壁结构的裂缝中存在较多贯穿性裂缝,大体积基础裂缝多数为表面裂缝。
2 裂缝产生的原因
裂缝在理论上的定义为固体材料中的某种不连续现象。因为混凝土是由骨料、水泥石、气体、水分等组成的非匀质材料,在温度、湿度变化的条件下,混凝土逐渐硬化,同时产生体积变形。在其变形中,骨料与水泥石的变形是不同的。水泥石的收缩很大,骨料的收缩很小;水泥石的热膨胀系数很大,骨料相对较小。因此,在混凝土的非匀质体中,骨料与水泥石的变形不是自由的,而是相互约束而产生相互约束应力,从而产生微裂。从以上理论分析可知,混凝土内部的微裂几乎是绝对存在的。反映到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出现,就是由于某些因素使这种内部的微裂增加、扩展的结果。而其影响因素也不外乎应力因素,即包括外荷载的直接应力和由变形引起的应力。外荷载的直接应力除按常规计算的主要应力外,还应包括结构实际工作状态与常规计算模型出入时应力的差异(结构次应力)。在工程实践中,因承载能力不足引起的裂缝并不广泛,在此不论述这种情况。因次应力引起的混凝土结构裂缝出现较多,由变形引起的内应力造成裂缝的现象则更加普遍,约占引起裂缝原因的80%。这些变形应力包括混凝土结构由于收缩、膨胀、温度差、不均匀沉降等引起的应力,其中既有设计考虑不当或不周的原因,也有施工方法或材料使用不当引起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