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频器输出电流检测或电压检测的前级电路,出于抗干扰和电气隔离的双重要求,通常采用线性光耦器件和差分放大器的“配套”电路,来完成检测信号的传输任务。其差分放大器的电路形式如图1所示,以电流检测电路为例,当R1=R3,R2=R4,同时差分输入信号为零(停机状态)时,此时输出是“虚地”的,为0V,如果不是0V说明该级电路有了问题,上电后的异常报警,其源头可能在此处了。 故障实例一 上电报OC故障,测N1的5、6、7脚俱为2V。7脚不为0V为报警原因。 1、放大器的“虚短”规则仍然成立,判断N1芯片好,故障在偏置电路。 2、进一步分析,此时差分放大器已变身为电压跟随器,如图2所示。 判断为R3断路、虚焊或阻值严重变大。测R3一端虚焊,补焊后恢复正常。 故障实例二 故障现象同上。测5脚为2V,6脚为2.5V,7脚为-13V。 1、放大器的“虚短”规则不能成立,但尚符合电压比较器规则。 2、进一步分析,此时差分放大器变身为电压比较器,如图3所示。 判断N1芯片尚好,故障为R4断路或虚焊,使放大器的闭环条件被破坏,从而由放大器变身为电压比较器。在线检测R4的阻值已严重变大,拆下检测已经断路,代换后恢复正常。 故障实例三 故障现象同上。测5脚为0V,6脚为0V,7脚为-10V。 1、放大器的“虚短”和反相放大器的“虚地”规则仍然成立,N1芯片是好的。 2、进一步分析,此时差分放大器变身为反相放大器,如图4所示。 判断故障为R1断路或虚焊,引起同相输入端的输入信号电压丢失,而反相输入端的2.5V被四倍反相放大。查R1有虚焊现象,补焊后故障排除。 故障实例四 故障现象同上。测5、6、7脚均为2.5V。 1、放大器的“虚短”规则仍然成立,N1芯片是好的。 2、进一步分析,此时由于同相输入端的分压电路异常,导致原差分放大器的“输出虚地”条件被破坏,如图5所示。故使输出电压由0V上升为2.5V。 判断故障为R2断路或虚焊,引起同相输入端的输入电压上升。测量确如判断,代换R2后N1输出正常。 故障实例五 故障现象同上。测脚电压为2V,6脚为0.4V,7脚为-8V。 1、放大器的“虚短”规则不能成立。 2、退而求其次,N1芯片连比较器的原则也不再符合,彻底“渎职”变得不可理喻。没有之二,N1芯片已经坏掉,不须再查外围元件进行判断。代换N1芯片,恢复正常工作。 最近这阵子,这几例故障恰巧基本上都碰到了,索性集中起来玩它一把。见到许多检修的朋友,大概属于急脾气的吧,往往疏于检测,上手就动烙铁,先焊片换片再说。我有时在旁着急:先测量一下,确认芯片坏了再换不迟啊。测量比换芯片还要省事儿还要快一点啊,谁坏换谁啊,不坏动它干嘛?乱换一气可能会扩大故障哟(喋喋不休也怕人有时烦我)。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