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相当数量在线运行的发电机采用直接水冷方式进行冷却,有的采用单水内冷,有的采用双水内冷。对于它的腐蚀性,国内外都进行过大量的试验研究和现场测试工作,对影响铜导线腐蚀的许多重要因素有了较深入的了解,并采取过一些相应的预防措施,即使如此,运行中的电机铜导线的腐蚀事故仍然时有报导。 本文将对铜导线腐蚀的机理和铜导线的防腐作一些探讨。 1 铜导线的腐蚀机理 发电机铜导线的材质一般为紫铜,在不加保护的情况下,其腐蚀速率一般为0.002~0.05 g/(m2·h),氧是主要的腐蚀剂,水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和pH值对腐蚀程度影响较大。在ρ(O2)=0.1~2mg/L,p(CO2)=1-5mg/L,pH=6.5-7.8的条件下,溶解的氧与铜相互作用,形成氧化膜: 这些氧化铜会均匀地覆盖在铜表面上,它的保护性能较差,不能防止基体腐蚀过程的进一步发生。腐蚀过程中,腐蚀形成的一价铜离子被溶解氧氧化为二价铜离子,在没有专门的保护措施时,腐蚀强度便取决于氧的浓度和Cu2+的含量。 但是,当发电机冷却系统运行时,铜导线的腐蚀与氧化铜的形成过程有关,氧化铜的形成速度取决于铜离子的含量、溶液的p H值和温度。 要使溶液中的氧化铜沉淀,必须使Cu2+浓度高于CuO的溶解度;反之,氧化物溶解。氧化铜溶解曲线如图1所示。 当pH由3增加到7时,铜氧化物饱和溶液浓度由1 mol/L减少到10-9 mol/L;p H为7~9之间时,氧化铜的溶解得到缓冲;进一步提高pH会引起溶解度急剧增大,结果在溶液中形成阴离子和。 在实践中,甚至于当Cu2+的浓度可能最小时,也大大超过CuO的溶解度,即所有的实际溶液都是热不稳定的。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应该说是Cu2+在内冷水中以胶体状态存在的缘故。 实际上,氧化铜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特别大。在pH≤7时,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急剧下降;当pH≥9时,氧化铜在水中的平衡浓度呈现出很强的相反特性——溶解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当7≤p H≤9时,溶解度最小。 2 铜导线腐蚀的影响因素 2.1 氧 水中氧饱和时,氧的质量浓度为6~13 mg/L;当水与空气直接接触时,水中氧的质量浓度为1.4~3.2 mg/L。实验证明,在工作温度下饱和氧的质量浓度为0.3~2.0 mg/L时,腐蚀特别严重;当氧的质量浓度进一步增加到12 mg/L时,腐蚀情况实际上变化甚微,这是因为形成了Cu2 O保护膜的缘故;氧的质量浓度为0.3~10 mg/L时,腐蚀值改变,但并不那么激烈。 2.2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对于冷却水系统的防腐是极为不利的。它主要有两方面的危害:其一,二氧化碳溶于水后使水的pH降低,氧化铜的溶解度增大;其二,它可以参与化学反应,使铜的氧化腐蚀产物由Cu2 O转化为碱式碳酸铜2CuCO32Cu(OH)2,该物质是一种脆弱的腐蚀产物,在水流的冲刷下极易剥落。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