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基础

电工基础知识_电工技术-电工最常见电路

正确应用两种不同的防雷保护方法

时间:2016-07-22 12:01来源:未知 作者:y930712 点击:
最近几十年来,一种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从而引发了一场新的科技革命,信息技术已成为这场科技革命的基础与核心。因此,国内外都十分重视信息技术的开发

最近几十年来,一种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从而引发了一场新的科技革命,信息技术已成为这场科技革命的基础与核心。因此,国内外都十分重视信息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尤其是最近10年来,国内各行各业都在日益广泛地采用信息技术装备自己,其规模和速度都是空前的,但是在这种信息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中,由于信息系统的电磁兼容能力低下,抗雷电电磁脉冲过电压的能力十分脆弱,在闪电环境下的易损性较高,因此雷电已成为信息技术应用中的一大公害。为了消除这一公害,人们采用了各种防雷保护措施,以求雷电安全,但是其结果是有的取得了预期的防雷效果,保证了电子信息系统的雷电安全;而有的则反遭雷击,损失更大。究其原因就在于不同的防雷保护方法,其保护对象、保护重点、保护措施都是截然不同的,如不能正确的应用,必然会造成不良的后果,为此本文特作如下阐述,以供交流。
1 常规(传统)的防雷保护方法
  由《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可以看出,常规防雷的保护对象主要是保护建筑物免遭直接雷击,防雷保护的措施主要是装设避雷针或避雷网(带),其中避雷针的应用最为普遍,如各种建筑物、各种设施的顶端(如楼顶、塔顶、油罐顶、烟囱顶、柱灯顶、独立避雷塔顶等)都布满了避雷针,这说明避雷针是深受“欢迎”的。问题在于这种常规的防雷方法已有250年的历史了,人们经过长期的实践证明它对直击雷的保护是有效的,因此给人们一种错觉,以为防雷就是装避雷针保护就行了,但实际上它是引雷的。它是通过自身的高度,在其尖端的高突处形成电场的畸变,在雷云电场的作用下,当尖端的电场强度大于空气电离场强时,开始电离空气,形成迎面先导,并与雷云的雷电先驱相遇,完成雷击过程,也就是说避雷针是通过把雷电引向自身来完成避雷针周围保护区范围内的被保护对象免遭直接雷击的,所以避雷针的保护是靠“引火烧身”来实现的。但在这“引火烧身”的过程中会产生许多负面效应,其中最主要的有:产生感应雷、增加雷击概率和地电位反击。
1.1 产生感应雷
  避雷针引雷后,在强大的雷击电流入地的过程中,由于雷电流陡度di/dt的作用,在其周围金属体内产生再生电压,即感应脉冲过电压,它可以来自云中放电,也可以来自对地雷击,所以其概率比直击雷大得多,而且作用范围也大,如一个30kA的中等雷落在避雷针上所产生的感应脉冲过电压为:、
  u=0.2(ln1000/a-1/2)di/dt10-6(kV/m) (1)
式中,a为雷电流引线与被感应导体间的平行距离(m);di/dt为雷电流陡度,为30/2.6=11.5(kA/μs)。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相关文章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