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基础

电工基础知识_电工技术-电工最常见电路

浅析弱电设备的防雷措施(2)

时间:2014-06-25 21:36来源:未知 作者:y930712 点击:
3.2.2电磁感应雷 雷击发生在供电线路附近,或击在避雷针上会产生强大的交变电磁场,此交变电磁场的能量将感应于线路并最终作用到设备上(由于避雷针

  3.2.2电磁感应雷
  雷击发生在供电线路附近,或击在避雷针上会产生强大的交变电磁场,此交变电磁场的能量将感应于线路并最终作用到设备上(由于避雷针的存在,建筑物上落雷机会反倒增加,内部设备遭感应雷危害的机会和程度一般来说是增加了),对用电设备造成极大危害。
  3.3浪涌
  雷电浪涌是近年来由于微电子设备的不断应用而引起人们极大重视的一种雷电危害形式,同时其防护方式也不断完善。最常见的电子设备危害不是由于直接雷击引起的,而是由于雷击发生时在电源和通讯线路中感应的电流浪涌引起的。一方面由于电子设备内部结构高度集成化,从而造成设备耐压、耐过电流的水平下降,对雷电(包括感应雷及操作过电压浪涌)的承受能力下降,另一方面由于信号来源路径增多,系统较以前更容易遭受雷电波侵入。浪涌电压可以从电源线或信号线等途径窜入微电子设备。我们就这电源浪涌和信号系统浪涌两方面分别讨论其对弱电设备的危害。电工之家
  3.3.1电源浪涌
  电源浪涌并不仅源于雷击,当电力系统出现短路故障、投切大负荷时都会产生电源浪涌。电网绵延千里,不论是雷击还是线路浪涌发生的几率都很高。当距你几百公里的远方发生了雷击时,雷击浪涌通过电网线路传输,经过变电站等衰减,到你的微电子设备时可能仍然有上千伏,这个高压很短只有几十到几百个微秒,或者不足以烧毁微电子设备,但是对于微电子设备内部的半导体元件却有很大的损害,随着这些损害的加深微电子设备也逐渐变的越来越不稳定,或有可能造成的重要数据的丢失。
  3.3.2信号系统浪涌
  信号系统浪涌电压的主要来源是感应雷击、电磁干扰、无线电干扰和静电干扰。金属物体(如传输线)受到这些干扰信号的影响,会使传输中的数据产生误码,影响传输的准确性和传输速率。排除这些干扰将会改善网络的传输状况。
 4防雷技术中的五个环节
  雷电保护的整体概念 
  《电网通信及自动化防雷接地技术规程》中指出:防雷技术措施必须同时包括接地、均压、屏蔽、限幅、隔离五个环节。以下就这五个环节进行理论探讨。

  4.1接地
  电子设备的系统工作接地是为了使电子设备以及与之相连的仪器仪表均能可靠运行并保证测量和控制精度而设的接地。它分为逻辑接地、信号接地、保护接地、防雷接地、屏蔽接地、防静电接地等。
  在一个系统中安装有大量的电子设备,这些设备分属于不同的专系统,由于这些设备工作频率、抗干扰能力和功能等都不相同,对接地的要求也不同。在实际工程设计和施工中,电子设备的信号接地、逻辑接地、防静电接地、屏蔽接地和保护接地,一般合用一个接地极,其接地电阻不大于4Ω;当电子设备的接地与工频交流接地、防雷接地合用一个接地极时,其接地电阻不大于1Ω。屏蔽接地如单独设置,则接地电阻一般为300Ω。对抗干扰能力差的设备,其接地应与防雷接地分开,两者相互距离宜在20m以内,对抗干扰能力较强的电子设备,两者的距离可酌情减少,但不宜低于5m。当电子设备接地和防雷接地采用共同接地装置时,两者避免雷击时遭受反击和保证设备安全,应采用埋地铠装电缆供电。电缆屏蔽层必须接地,为避免产生干扰电流,对信号电缆和1MHz及以下低频电缆应一点接地;对1MHz以上电缆,为保证屏蔽层为地电位,应采用多点接地。电工之家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相关文章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